惊起寒鸦,铁流忽分两翼。东首蹄声如雷,八百名罕见的全具装铁骑踏雪而来。这些人马俱覆的寒甲泛着幽光,连战马面帘都缀满星状甲片,唯余万历三式短管燧发马枪的枪管自甲叶间探出。
这些骑兵的战马是高务实多年前就开始物色搜罗,近年才培育出的第一批重装骑兵战马——用了高价从西葡帝国进口的北欧重型马与蒙古马、阿拉伯马混血,如今存栏量也不超过三千,因此给禁卫军也只能装备八百骑兵。
西首轻骑则如黑云漫卷,半具装的骁骑控着阿拉伯马与蒙古马培育出的伊犁马,腰间新配的仿蒙式马刀斜指苍穹——京华精钢锻造的刀身在寒气中竟不起半点霜花,引得顺义王把汉那吉不自觉去摸了摸腰间祖传的乌兹钢刀。
“左侧为具装重骑,”高务实指着队列,“人马皆披三重甲,能正面冲垮任何阵型,可视为冲阵之选锋。”他转而指向右侧,“右侧为轻骑,配备短铳和精钢马刀,能打能跑,乃是禁卫军骑兵主力。”
把汉那吉作为土默特大汗,自然目光独到,一眼看出这两只轻重骑兵的战马都比蒙古马更加高大,不禁问道:“这些重甲骑兵能冲击几次轻甲骑兵能带甲奔袭多远日费精料几何”
可惜高务实还来不及作答,便见骑兵方阵突然加速,马蹄声如雷般震动大地。马上骑士抽出弯刀,如蒙古骑兵一般将之横持侧方。
“此马刀为京华精钢所铸,”高务实故意无视了他这位安答的提问,反而自顾自解说道,“刀身轻薄却韧性十足,可在马上连破三十重甲而不卷刃。”
此一出,把汉那吉的瞳孔猛然一缩,下意识看了高务实一眼,欲又止。高务实微微笑道:“顺义王不必问了,内附之后,归化骑兵第一军自然也会配发此刀。”
只是第一军把汉那吉似乎明白了高务实的用意,但他并不介意——归化骑兵第一军,那就是以他彻辰汗本部为主组建的,将由他亲领。至于其他台吉的部落,自然是组成归化骑兵第二军……安答是在帮他。
把汉那吉立刻向高务实投去感激的目光,高务实则只是笑了笑,便当做是回应了。
忽有铜哨裂空,铁甲洪流霎时凝定。观礼台上响起低呼,原来众人只顾着看这装备精良的威武骑兵,却没发现三列炮车不知何时已列阵在前。
四十八门三号陆军炮昂起六斤弹丸的炮口,二十四门二号炮更架着十一斤的铁弹。在这般负重之下,即使经过京华改良后的双轮炮车,竟也能在冻土上碾出半寸浅痕。
当炮手们掀开防雨苫布,露出带刻度盘的青铜象限仪时,不止把汉那吉,连带他身后的一众土默特首领们也都瞬间屏息凝神,大气都不敢乱出!
相较于万历三式两款长短火枪,这两款陆军炮才更是他们艳羡之极却根本不敢奢望的利器。他们之中的许多人都曾经跟随高务实从征各处,自然见识不凡,尤其是在朝鲜战场上,日军的山城要塞修得颇有玄机,土默特人在吃过两次小亏之后就完全不敢靠近了,全靠明军拖来这两款火炮破城。
“一力降十会”这句话,就是通过明军的火炮铭刻进他们脑海的。
就在蒙古首领们神情恍惚之间,三列炮队被各自的挽马拖曳到了他们面前经过。京华二号陆军炮的炮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,当经过阅兵台时,炮手们动作娴熟,迅速将硕大的实心弹推入炮膛。
这弹丸重约九斤,相当于欧洲人的12磅重炮——也就是原历史上明军极少拥有的大型红夷大炮。
“此乃二号陆军炮,可发射九斤重的实心弹,”高务实解说道,“有效射程可达一里半,若以最大炮管仰角射击,射程可达三里——只是那样就无精度可,只能靠量大覆盖取胜了。”
他又转而指向更小的三号炮,“此乃三号陆军炮,发射四斤半弹丸,有效射程一里,最大仰角射程接近两里。此炮相较于二号炮,一曰重量轻,二曰射速快,是以成为我大明陆战火炮主力。”
把汉那吉尽量控制着表情,颔首道:“我听他们禀报过,二号炮用于摧城,三号炮用于摧阵,今日一见,果然雄壮。“
高务实笑道:“过会儿便有实弹演练,顺义王可尽观其威。”
说话间,工兵方阵已经紧随炮阵之后而来。工兵们背负的多功能工兵铲在阳光下泛着光泽,这种铲子不仅可以用于快速挖掘战壕,还能作为武器使用,甚至还能用于炒菜。
他们的腰间则挂着各种折迭式的金属浮桥组件,方便在野外行军中随时快速搭建桥梁——只要就地伐木,便可用这些组件临时固定各个部位。
“此乃京华特制工兵铲,”高务实介绍道,“精钢打造,可挖掘冻土,亦可近战。”他又指向士兵腰间的浮桥组件,“各类金属零件十七类,每人所携有差,在备好木料之后,可于一炷香内搭建载重两千余斤的临时桥梁。”